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kecular.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kecular.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kecular.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kecular.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湖北省机制砂石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规划(2020—25)》(附全文)_产品展示_英雄联盟开盘网站_英雄联盟开盘软件下载
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湖北省机制砂石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规划(2020—25)》(附全文)

时间: 2024-10-09 14:14:09 |   作者: 产品展示

产品介绍

  中商情报网讯:中商情报网讯:建设用砂石是构筑混凝土骨架的关键原料,是消耗自然资源众多的大宗建材产品。随着天然砂石资源约束趋紧和环境保护日益增强,机制砂石慢慢的变成为我国我省建设用砂石的大多数来自。2020年12月30日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印发《湖北省机制砂石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规划(2020—2025)》,旨在为缓解湖北省砂石供求不平衡问题, 支持疫后经济重振,推动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

  1.产业起步较早。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省就开始生产、使用机制砂石,是全国最早进行机制砂石生产和应用的砂石大省,也一直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砂石原材料基地之一。机制砂石行业已由简单分散的人工或半机械的作坊逐步转变为标准化的工厂,机制砂石产品得到普遍应用,三峡大坝就是使用机制砂石建设的示范工程。

  2.市场需求巨大。2019年湖北水泥消费量约1.1亿吨,综合各类混凝土配合比,1吨水泥平均消耗6.7吨砂石,加上铁路碎石道砟、沥青混凝土配料等,推算全省砂石年消费量约亿吨。受长江下游市场需求吸引,我省阳新、武穴、嘉鱼等地区沿江砂石企业每年向省外输出砂石0.6亿吨左右,局部市场有阶段性供给紧张现象。疫后经济重振、新基建等将增加砂石需求,预测未来5年我省砂石需求总体呈增长态势。

  3.砂石资源丰富。我省砂石矿山资源丰富,储量居全国前列。砂石矿山资源主要为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类和砂岩、花岗岩等硅酸盐岩类矿石,其中碳酸盐岩类矿石储量占比5%以上。

  鄂西:恩施、宜昌、神农架、十堰、襄阳等地石灰岩、白云岩及石英砂岩等砂石矿山资源丰富,宜昌等沿江地区有部分砂石供应荆州、武汉市场。

  鄂中(江汉平原):荆门地区砂石矿山资源居全省前列,机制砂石除满足本地需求外,还大量供应周边荆州、天门、仙桃、潜江等地。

  鄂北:随州、孝感地处大别山南麓、江汉平原北部,砂石矿山资源以建筑用大理岩、石灰岩、白云岩、辉绿岩为主,分布相对分散且规模较小,机制砂石主要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其中,随州地区开采饰面用花岗岩产生的大量废石、荒料具有较大的综合利用潜力。

  鄂东:黄石、黄冈、鄂州、咸宁等市砂石矿山资源储量丰富,主要矿种有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片麻岩等。其中黄石阳新、黄冈武穴、鄂州、咸宁嘉鱼占据长江“黄金水道”物流优势,机制砂石除满足供应本地和武汉市场外,还有部分通过长江水运保障长三角地区需求。

  4.企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近年来我省非煤矿山整治、沿江矿山治理等工作积极开展,取得较大成效。淘汰小规模采石场400余个,完成矿山生态修复近1000个,治理恢复土地超过5万亩。以华新水泥、葛洲坝水泥等为代表的大型水泥企业,以孝感澴川矿业、宜昌建投、鄂东矿投等为代表的国有机制砂石企业,和以武穴民本矿业、襄阳红山矿业等为代表的民营机制砂石企业,都在积极布局机制砂石产业,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

  1.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分布和市场需求、物流条件匹配度不高,鄂中地区的武汉、天门、仙桃、潜江等地人口总数和GDP总量均超过我省四分之一,但均基本无砂石资源;鄂西地区的恩施、十堰等地砂石矿山资源虽丰富,却受制于物流条件,较难发挥出跨区域保障能力。

  2.砂石供应紧张。砂石供应由建筑石料矿山,长江、汉江及东荆河等以及河道疏浚的天然砂,工程项目施工采挖砂石,建筑垃圾再生砂石,尾矿尾渣综合利用砂石,恢复治理和场平砂石组成。据统计,2019年全省机制砂石总产量约5.7亿吨,有较大市场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缺口目前通过超采、盗采等填补。随着天然砂资源日渐枯竭和供需结构性差异突显,机制砂已成为行业“短板”。

  3.产业集中度偏低。截至2019年底,我省有各类砂石企业近千家,其中全省合法有效建筑石料矿业权392宗,总设计生产能力2.4亿吨/年。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缺乏,少有规上企业,平均规模仅40万吨/年;产能30万吨/年以下企业数占比超过70%,产能500万吨/年以上公司数仅30余家,占比不足3%,产能占比不足17%,行业整体仍呈“小、散、乱”特点,资源开发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不足。

  态环保矛盾突出,部分砂石矿山未按标准台阶式开采,遗留高陡边坡,破碎加工未使用除尘设施,运输车辆超载造成周边公路损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欠账多,绿色矿山建设起步晚。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近年来天然砂石资源的日渐枯竭,各级政府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看重可持续发展,推广应用机制砂成为解决天然砂盗采问题和市场用砂供需矛盾的治本之策。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印发的《关于促进建材行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加快发展砂石骨料,积极利用尾矿废石、建筑垃圾等固废替代自然资源,发展机制砂等产品”;2019年11月,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制定《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意见》;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十五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机制砂石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0年受全世界疫情冲击影响,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内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仍然较大。为加速我们国家的经济重振,国家出台了减税降费、扩大消费、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各省级政府相继公布了2020年的重点项目资本预算,其中湖北省正打造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等一系列重大投资项目,随着中央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的落实,我省疫后重振和经济有序恢复将加大砂石需求。同时,由于长江黄金水道的连接,长三角发展所需的砂石资源,也需我省沿江地区供给,这些巨大的市场需求,均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砂石产业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构建绿色砂石骨料工业体系,建设集“矿山开采+砂石骨料+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制品、构件制造+PC建筑+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及产品、海绵城市透水产品+矿山生态修复”等为一体的智能化控制生态产业园,推进废弃矿山综合治理、石矿文化、特色旅游、休闲度假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建筑固废、尾矿废石最大利用和绿色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行业应用技术探讨研究、智能机械设备、检验测试设备的提档升级,有力推动机制砂石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机制砂石行业的应用,集“破碎、粉尘收集、废水净化处理、物料储运、智能监控、环境检验测试”等于一体的数字化机制砂石绿色工厂新模式将推动机制砂石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方向发展。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系列重要话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树牢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坚持生态优先、创新驱动、标准规范、安全发展,着力加强统筹布局,加快构建全省供需平衡的机制砂石产业体系;着力加强技术创新,不断的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本质安全水平;着力推动联合重组,一直在优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机制砂石产业,为全省疫后重振、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统筹协调布局。统筹矿山资源禀赋、经济运输半径、区域供需平衡等因素,科学规划机制砂石产业布局,构建合理的砂石供应体系,推动机制砂石产业有序发展。

  推动集约发展。加强砂石资源开发整合,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加快结构优化升级,优质优用,提高产业集中度,同时避免机制砂石产能盲目扩张,造成产能过剩。

  坚持绿色发展。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做强机制砂石产业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全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强节能环保类技术、工艺和装备推广应用,落实清洁生产规格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全省机制砂石年产能达到9.9亿吨以上,其中机制砂年产能4亿吨以上。在全面满足省内砂石需求稳定市场的同时,每年向长江下游输出1至2亿吨,填补长三角地区砂石缺口,实现我省砂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产能布局。着眼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依托我省区位优势,提升全省机制砂石产业集中度,培育1个亿吨级机制砂石生产示范基地,布局一批千万吨级机制砂石生产基地。到2025年,全省年产100万吨及以上的大中型机制砂石企业产能占比达到0%,平均产能规模超过150万吨/年。

  ——加强质量保障。依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强砂石标准与混凝土、砂浆、预制件等下游标准对接,全省建立完善的机制砂石技术标准。新增一批高品质机制砂石基地,I类产品为代表的高品质机制砂石占比达45%以上,满足新基建等重点工程建设对高质量砂石产品的需求。

  ——加快绿色发展。推动利用尾矿、废石、建筑拆除垃圾再生资源等生产机制砂石的比例显著提升,万吨产品能耗(不含矿山开采和污水处理)以石灰石等碳酸盐岩类矿石为原料的不高于10吨标煤,以花岗岩等硅酸盐岩类矿石为原料的不高于13吨标煤。矿山建设、生产符合《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Z/T0316)要求。

  1.优化砂石矿产布局。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地布局,因地制宜、集聚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综合各地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及质量情况、环境承载力、市场需求、资源有效供给的辐射范围等因素,提升规模化开采水平,推动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资源环境保护、城镇体系建设相协调。支持砂石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引导产业向规划开采区、集中开采区集聚。鼓励支持采矿权向大企业或有条件的企业配置,合理投放砂石资源采矿权,支持大型项目加快建设,尽快形成新的优质产能,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有效改变产业“小、散、乱”局面。

  严格采矿权规划总量和生产规模“双控”制度,将《湖北省机制砂石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规划(2020-2025)》中关于矿业权设置的有关内容纳入《矿产资源总体设计(2021-2025年)》中,促进砂石矿业权数量、规模与市场需求相适应。考虑到资源分布广泛性,在保障供给的同时,也要防止“一哄而上”造成行业产能过剩,严格机制砂石企业准入,制定行业规范条件,达不到要求的有序退出。

  2.多渠道拓展砂石原料。各市、州至少建设一个建筑垃圾再生砂石项目,鼓励具备条件的矿山企业利用废石生产机制砂石,支持黄石大冶铁矿尾矿、随州和麻城饰面石材尾料等综合利用。严格执行《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和《汉江中下游干流及东荆河河道采砂规划》,在保障防洪、生态、通航前提下,依法依规开采省内河道砂作为补充,严厉打击非法采砂。

  3.强化规模标准。机制砂石企业最低生产规模要求:原则上沿长江布局,不小于500万吨/年;重点城市周边,不小于300万吨/年;别的地方一般不小于100万吨/年,部分边远地区不小于30万吨/年(恩施州等地部分偏远乡镇除外)。

  4.大力发展机制砂。天然砂资源逐步枯竭,目前机制砂石企业多用尾料生产机制砂,砂产品率普遍不足30%,而建筑用砂和用石比例一般为45%∶55%,供需结构性差异导致建筑用砂严重短缺,鼓励新建机制砂石项目提高机制砂产品率。

  1.建设大型生产基地。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严守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根据全省砂石资源赋存状况以及物流条件等情况,结合各市、州重大建设工程对建筑砂石需求,规划宜昌作为鄂西机制砂石重点生产区,荆门作为江汉平原机制砂石重点生产区,黄石、黄冈、鄂州、咸宁作为鄂东机制砂石重点生产区。

  在黄石阳新规划建设1个亿吨级机制砂石生产基地;在黄冈武穴、咸宁嘉鱼、黄石阳新、宜昌夷陵和长阳、荆门东宝等具备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一批千万吨级机制砂石生产基地。

  2.培育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培育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导向、市场竞争力强、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鼓励企业以资源、资本、技术、市场等为纽带,在发挥行政主管部门作用的同时,更看重通过市场化、法制化手段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整合全省机制砂石现有资源,扶持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打造管理先进、装备精良、质量放心可靠、安全环保、环境优美的砂石企业。

  3.打造优势产业。在保障我省自用基础上,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的联动,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布局大型机制砂石生产基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重点项目建设优势,打造我省优势机制砂石产业。服从国家推广机制砂石战略,填补长江经济带机制砂石需求,服务湖北疫后经济重振。

  4.降低运输成本。推进大型机制砂石100公里以上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完善长江、汉江及内河的砂石专用码头、集散中心配套,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强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对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机制砂石企业,采用铁路、水路、管道或管状带式运输机等清洁方式运输比例不低于0%,通过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和水路运输量,切实提高机制砂石辐射能力,降低运输费用,加强我省机制砂石运输保障。

  1.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构建产业创新发展平台,依托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大专院校、设备制造及工程建设等单位和行业协会,构建我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砂石行业发展平台。引导和支持企业在新技术、新设备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机制砂石生产设备,加强对破碎、整形等关键高端装备的推广使用,加快提高国产化制造水平,通过技术创新逐步的提升机制砂石的颗粒级配、粒形与品质,以技术、装备的一直在升级,助推落后产能出清。

  2.加快智能化改造。利用矿山三维地质模型,提高在线检测、智能调度,打造数字化矿山。鼓励企业采用风选先进工艺控制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推动工艺装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稳步提升。支持工厂智能化生产改造,建设集矿石破碎、粉尘收集、废水净化处理、物料储运、智能监控、环境监视测定、质量管理等于一体的数字化、柔性化智能工厂。

  3.促进两化融合。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与机制砂石行业深层次地融合。到2025年,依托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应用,健全和完善智能生产、数字营销、智慧采购、智慧物流、智慧决策五大智慧平台。打造“互联网+砂石”的创新电商模式,利用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方式提高行业经营水平,形成生产端和使用端多种方式的良性互动。

  1.规范健全产业标准体系。贯彻实施国家和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标准,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机制砂石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清洁生产评价标准;研究制定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和房屋市政设施建设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用机制砂生产标准,建立涵盖质量、环保、安全、生产应用等内容的标准体系,实现机制砂石生产的标准化、绿色化、智能化、安全化发展目标。鼓励行业协会指导机制砂石生产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提升机制砂石的生产和应用水平。

  2.加强机制砂石质量监测。加强标准引领,规范机制砂石质量管理。充分的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加强和完善行业管理,引导和督促机制砂石生产企业建立内部实验室,配备合格的质量检验设备和专业质检人员,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机制砂石产品交货检验机制、质量追溯体系和质量档案制度,加强产品质量管控。鼓励生产企业和应用企业间建立质量联动机制,加强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砂石产品的监督检查。支持行业重点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研发机制砂石质量数据管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机制砂石质量。

  1.推动产业集聚。加强砂石资源开发整合,鼓励有实力的大型机制砂石企业跨区域发展、兼并重组,推进机制砂石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推动国企混改试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和上下游发展。

  2.推动延伸产业链。强化需求牵引与创新驱动的协同效应,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跨界融合。鼓励砂石企业依据自己条件,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发展混凝土、装配式建筑、预拌砂浆、砌块墙材、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实施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1.建设绿色矿山。按照《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Z/T0316)等有关要求,从改善矿区环境,优化资源开发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加强节能减排,以推进科学技术创新与数字化矿山建设等入手,大力推动机制砂石行业中砂石矿山企业组织绿色矿山建设。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生态优良、矿地和谐的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着力培育一批砂石行业国家级绿色矿山。到2025年,全省大中型砂石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

  2.坚持清洁生产。坚持“边开采、边治理”原则,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与土地复垦责任义务,实现绿色发展与生态经济同步。支持企业提升清洁生产水平,优化矿山开采和机制砂石产品生产流程,加强机制砂石企业的环境管理,使用先进设备机械化开采和清洁生产的基本工艺,对设备、产品采取棚化密封或其他有效覆盖措施,严控无组织排放,做到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粉尘、废水近零排放,鼓励企业提高清洁运输比例,对矿石等大宗货物逐步改由铁路或者水路运输,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3.强化安全生产。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完善矿山开采、石料搬运和破碎、物料筛分和转运等工序的安全风险控制及职业病保护措施,从源头提升安全生产水平。鼓励企业严格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完善行业安全生产“负面清单”,采用自动化控制水平高的先进工艺和装备,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

  建立省促进机制砂石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省经信厅负责统筹协调,省发改委、公安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建厅、交通厅、水利厅、商务厅、应急管理厅、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中铁武汉局集团等联动协作,发挥职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各地要结合真实的情况,建立完善本地机制砂石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实施方案,统筹加强对本地机制砂石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指导和监督实施,推动机制砂石产业有序发展。

  自然资源部门在制定《矿产资源总体设计(2021-2025年)》时,应最大限度地考虑采纳本规划中的相关联的内容,在砂石料矿业权出让的过程中,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组织砂石料矿山整合,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省促进机制砂石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保障规划实施所涉及的矿产资源规划、生态红线、土地、林地等调整和优化,重点支持沿江大型机制砂石基地的布局和建设,将黄石阳新亿吨绿色机制砂石项目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机制砂石示范基地,争取列入国家重点项目,引领全省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

  运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淘汰排放、能耗、安全等不达标的落后产能,鼓励利用废石以及尾矿生产机制砂石。推进机制砂石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减少公路运输量,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和内河航道网络建设。

  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对机制砂石行业支持的引导作用,加大优质机制砂石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合乎条件(参考《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17﹝15﹞号规定)的建筑石料矿业权出让收益可分期缴纳,切实为企业减税降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做大做强机制砂石企业。大力引进机制砂石行业高层次人才,建立专业人才库和交流平台,加强在岗在职人员培训,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依托行业协会研究制定机制砂石应用于我省工业和民用建筑、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的产品品质衡量准则、检验规程;建立健全全省建设用砂石溯源信息管理平台,完善规范机制砂石生产使用管理体系,加强机制砂石生产和应用过程质量管控。

  制定行业指标体系,强化行业运行监测和统计分析,定期发布行业运行信息,及时协调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完善行业准入规范条件,规范企业从业行为,落实产品抽检、市场监察、质量安全预警等监管措施,禁止不合格机制砂石产品进入市场,严厉打击非法行为。充分的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双向服务,切实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市场秩序,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