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4月28日(记者宋强)京津冀周边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求,促使河北省向落后产能多次“开刀”。记者在河北鹿泉市、平山县调查发现,去年12月和今年2月两次大规模集中拆除落后产能行动后,当地相关产业出现断层,企业“二次创业”存在一定困难。专业的人建议,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发力,加大政策扶持,找准产业定位,在“腾笼换鸟”过程中实现“浴火重生”。
位于河北省中西部的鹿泉、平山隶属于石家庄市,蕴含丰富优质的石灰岩资源。50多年来,“靠山吃山”使得当地的水泥业在全国久负盛名,高度发达的水泥产业一度让鹿泉连续数年跻身全国百强县。
水泥产业带来了显著规模的GDP,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石家庄曾连续几年稳坐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头把交椅”。“鹿泉水泥生产企业最多时达160多家,随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在环境治理和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原来的资源优势变成了现在的资源劣势。”鹿泉市工信局局长张振平说。
2013年12月18日,河北省对鹿泉市、平山县18家水泥熟料企业的19台磨机、396个圆仓和1条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日又对鹿泉市、平山县西柏坡高速两侧17家企业的18套水泥粉磨系统、377个料仓进行拆除,两次拆除行动共削减水泥产能1850万吨,约占石家庄市总产能的40%。
记者在鹿泉市宋家峪民营水泥厂看到,水泥粉磨系统和料仓已经全被炸毁,半截砖头零散一地,地面上沉积着厚厚的泥灰。“为了绿水青山,我们只可以忍痛炸掉水泥厂,砸掉饭碗重新来过。”水泥厂负责人齐法廷说。
“砸掉饭碗”的背后是代价不菲的“经济账”。据介绍,石家庄两次集中拆除的35家水泥企业都具有正常的生产能力,均不在国家淘汰序列,拆除工作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0.8亿元,减少产值近61亿元、财政收入3亿元。
“壮士断腕”的背后却是可圈可点的“环保账”,两次拆除提前3年完成“淘汰水泥产能1500万吨”的目标,减少粉尘排放6898吨,相当于110多节车皮的烟尘,对减少氮氧化物排放、改善地区空气质量有明显推动作用,“鹿泉人均三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的污染现象有望成为历史。
水泥企业拆除后,当地面临着闲置土地再利用、产业断层填补、失业人员再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让这些水泥企业“破茧重生”,成为做完“减法”后面临的重要“加法题”。
鹿泉、平山两次水泥产业集中拆除直接涉及职工3780人,如果算上与水泥产业紧密关联的机械、编织、运输、餐饮行业,总涉及人数不低于2万人。“我们村100多辆运输车,以前就靠运水泥,现在产业断档了,50多万元的车卖30多万都没人要,很迫切需要新产业进来。”平山县南西焦村村民檀吉波说。
“水泥厂拆掉了,再干点别的,大的层面叫转型升级,小的层面叫逆境重生。我岁数不大,还想继续创业。”鹿泉市超镪水泥厂负责人张宝印说。
张振平表示,弥补水泥产业淘汰后的断层,根本还是要靠产业升级。据了解,目前石家庄市正在研究制定鼓励拆除企业“二次创业”的政策措施,积极帮助拆除企业盘活土地资源,发展食品加工、高新技术、现代农业、服装加工、养老服务等产业。
但“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记者在当地调查发现,三条“拦路虎”的存在使得创业艰难前行,一是企业自身技术能力有限,从高耗能企业转型为低污染、低能耗、高技术上的含金量的企业,“转弯的路不好走”;二是拆除水泥厂之后的补偿款多用于偿还集资,企业现金流短缺;三是原水泥厂职工年龄偏大、技术含量低,较难直接从事“高端”产业。
“我们现在一时半会儿做不了高端产业,目前只求能够承接大企业产业链的加工环节,就心满意足了。”张宝印说。
根据石家庄市部署,今年4月底,除少数几家环保达标的大型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和特种水泥企业外,鹿泉、平山境内的水泥厂将全部拆除。2017年前,河北全省将压减钢铁、水泥、煤炭、平板玻璃6000万吨、6000万吨、4000万吨、3000万重量箱,其中仅钢铁一项就影响税收500多亿元。
“河北2014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只有4.2%,说明削减过剩产能起到实效,同时也凸显出压减产能对河北来说是伤筋动骨的调整。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发力,实现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国社科院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说。
——企业层面要定好位、谋好局,做好市场可行性分析,对“腾笼”之后的接续产业进行精确定位,发挥土地、劳动力、老工业基础等优势,把握京津冀一体化机遇,积极引入京津企业入驻,承接配套制造业、服务业。
——政府层面,首先要落实生活保障措施,对公司进行财政补助,以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帮助工人抵住失业冲击;其次是组织开办计算机、养殖、家政等培训,强化对失业人员的就业指导,避免“只会做水泥”的尴尬;同时,可探讨成立产业扶持基金,加大投融资政策、银行担保等金融政策的扶持,为中小企业的“良性复活”提供动力。
河北部分基层干部和企业负责这个的人说,淘汰落后产能等并非河北一地之事,希望国家层面完善产能退出机制,并对产能压减集中地区给予财政扶持。陈耀表示,淘汰落后产能是河北乃至全国面临的“阵痛”,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步入实质性阶段,产能压减地区应当成为京津产业外溢的集中承载地,要“闻到政策的香,吃到政策的肉”,真正的完成地区经济的“重生”。
扫一扫,关注我们